汉字 刵

拼音: èr   注音: ㄦˋ

部首:   部外笔画:6   总笔画:8

简体部首:   简体部外笔画: 6   简体总笔画: 8

繁体部首:

五笔86/98:BJH   仓颉:SJLN   郑码:CEKD   电码:0454

笔顺编号: 12211122   四角号码:12400   UNICODE:5235



基本字义

èr   ㄦˋ
  1. 古代刑罚之一,割去耳朵。

方言集汇

  • 粤语:ji5ji6
  • 客家话:[客英字典]ngi3[海陆丰腔]ngi3[梅县腔]ngi5[台湾四县腔]ngi3
  • 潮州话:而衣7(字),ri7(jī)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子集下》《刀字部》 ·刵 ·康熙筆画:8 ·部外筆画:6
  •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仍吏切《正韻》而至切,��音餌。《說文》斷耳也,从刀耳。《書·康誥》非汝封劓刵人,無或劓刵人。又《集韻》牛芮切,音。義同。

说文解字

  • 《卷四》《刀部》 ·刵
  • 斷耳也。从刀从耳。仍吏切

  •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  • ��耳也。刵見康誥、吕㓝。五㓝之外有刵。軍戰則不服者殺而獻其左耳曰聝。周禮田獵取禽左耳以效功曰珥。从刀耳。㑹意包形聲。仍吏切。一部。

English

punishment by cutting off ears

别人正在查的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