嶱
拼音: kě jié 注音: ㄎㄜˇ ㄐㄧㄝˊ
部首: 山 部外笔画:12 总笔画:15
简体部首:山 简体部外笔画:12 简体总笔画: 15
繁体部首:山 繁体部外笔画: 13 繁体总笔画: 16
五笔86/98: MAJN 仓颉: UTAV 郑码:LLKR
笔顺编号:252122251135345 四角号码: 24727 UNICODE:5DB1
基本字义
kě ㄎㄜˇ
- 〔~嵑(kě)〕山石高峻,如“其山则崆��~~。”
方言集汇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寅集中》《山字部》 ·嶱 ·康熙筆画:16 ·部外筆画:13
- 《五音集韻》苦曷切《集韻》丘葛切,��音渴。嶱嵑,山貌。 又山石高峻貌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其山則崆㟅嶱嵑。《杜甫·詠懷詩》樂動殷樛嶱。《正字通》或作膠轕。義同。○按《玉篇》嶱同嵑。而張賦嶱嵑字連用,又似非同音者。《正字通》改古曷切,音葛,與轕通用。似亦可从。*考證:〔《張衡·南都賦》其山則崆㟅嶱嵑。又按玉篇,嶱同嵑。而揚賦嶱嵑字連用,又似非同音者。〕 謹按前註所引是張衡南都賦,此處揚賦應作張賦,揚改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