郲
拼音:lái 注音: ㄌㄞˊ
部首: 阝 部外笔画:8 总笔画: 10
简体部首: 阝 简体部外笔画: 8 简体总笔画:10
繁体部首:邑 繁体部外笔画: 8 繁体总笔画: 11
五笔86/98: SWWB 仓颉:DONL 郑码:FOOY
笔顺编号:1343423452 四角号码: 47927 UNICODE:90F2
基本字义
来自http://www.aies.cnlái ㄌㄞˊ
- 古国名,中国春秋时被齐所灭。故地在今山东省龙口市莱子城一带。亦作莱。
- 古地名,中国春秋时属郑,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厘城旧址。
- 姓。
方言集汇
来自http://www.aies.cn- 粤语:loi4
-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loi2[客英字典]loi2[台湾四县腔]loi2[宝安腔]loi2[客语拼音字汇]loi2
《康熙字典》
来自http://www.aies.cn- 《酉集下》《邑字部》 ·郲 ·康熙筆画:15 ·部外筆画:8
- 《廣韻》落哀切《集韻》郞才切,��音來。地名。《春秋·隱十一年》公會鄭伯于時來。《註》時來,郲也。滎陽縣東有釐城,鄭地也。 又山名。《前漢·王尊傳》行部至卭郲。《註》卭郲,山名也,在蜀郡嚴道縣。 又《廣韻》落猥切,音磥。��郲,不平貌。*考證:〔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公會鄭伯于時來。《註》時來,郲也。滎陽縣東有郲城,鄭地也。〕 謹照原文左傳改春秋。郲城改釐城。